管理学刊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本刊特稿

  • 所有制改革应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吴宣恭;

    私有化鼓吹者制造"国""民"对立论,掩盖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实质,离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有经济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煽动"国退民进"歪风,企图逼迫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捏造"国进民退"对政府施压,意欲使"国退民进"成为改革的定势和准则,加快私有化的步伐;谎称国家垄断是我国分配不公的"祸首",企图将民众的不满情绪转向国有经济,让私人资本进占国有经济的现存阵地,实现全面的私有化。本文揭露他们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错误,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质,强调改革必须以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实现为目标,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突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011年05期 v.24;No.68 1-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16 ]

笔谈_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国有经济

  • 不能以反垄断为借口反对国有企业

    丁冰;

    对当前国有经济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就这一热点问题邀请了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的丁冰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的方兴起教授发表了真知灼见。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1年05期 v.24;No.6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3 ]
  • 从米塞斯—哈耶克教条到所谓的“国进民退”

    方兴起;

    对当前国有经济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就这一热点问题邀请了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的丁冰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的方兴起教授发表了真知灼见。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1年05期 v.24;No.6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6 ]

著名学者介绍

  • 张薰华经济思想扫描

    王中保;

    <正>一、张薰华的名片(学术简历、各种荣誉和社会兼职)张薰华教授1921年12月出生,江西九江人。1945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2—1984年任该系系主任。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薰华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

    2011年05期 v.24;No.6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理论前沿

  • 马克思从未提出“‘社会大工厂’模式”——一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夏小林;

    在2010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改革教程》中,作者吴敬琏研究员声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中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或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脱离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体制"。其中首当其冲、源远流长者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工厂’模式"。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源头上就错了,所以,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命中注定要失败。"怎么办?"吴敬琏的逻辑结论是中国应当"向往""欧美模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第一,经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仔细考察可以看到,吴敬琏的这些观点是杜撰的,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其逐一据实加以评论、正本清源。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吴敬琏在曲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历史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欧美模式"的"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即其一是国有企业从竞争、垄断行业(含"关键性领域")退出;其二是建立不"受控的市场";其三是实行西式"宪政民主"。吴敬琏的这些改革主张,属于"华盛顿共识"的范畴。吴敬琏在阐述这些主张时,还不时以自己定义的"国退民进"、"自由市场"、"政治体制改革"来充当党中央的重大改革决策,这是非常不严肃的、反常的行为。第三,经过对西方经济学和世界格局的考察可以看出,吴敬琏选择的"欧美模式"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欧美模式"国家出于既得利益考虑,也明确反对中国复制它们的"模式"。本文是对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系列评论的第一篇文章。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学说出发,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其基本观点是:其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己的理论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他们从未提出关于未来社会先验的、普适的"模式"。相反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将由那时取得政权的人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措施。顾准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特点也是充分肯定的。其二,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如吴敬琏所说,试图去"提出更具现实可能性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设想",遑论荒诞不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工厂"观点了。相反的,他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后人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榜样。其三,据对吴敬琏"大工厂论"所依据的两个重要学术论据的考察和解析,它们都属牵强附会,不足为凭。因此,"大工厂论"者要注意学风。

    2011年05期 v.24;No.68 16-24+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14 ]
  •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谷亚光;董全瑞;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包括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理论及其转化形态的利息和地租理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对未来社会分配的预测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在梳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当代价值的5个方面,以便为尽快扭转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提供理论参照。

    2011年05期 v.24;No.68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1 ]
  • 选择性失明与明察秋毫:后危机时期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

    刘嘉;朱琛;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直至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主流经济学对此所表现出来的预测的空白、解释的苍白以及对策的无力使之备受质疑。这种状况充分表现了唯数理工具论、唯主观心理假设论的主流经济学面对纷繁的经济现象的无助。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主流经济学的无助是在错误的方法论指导下的"选择性失明",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此却是洞之如炬。这样的差异并不是源于方法,而在于两者之间方法论的根本不同。

    2011年05期 v.24;No.6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2 ]

宏观经济管理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张晓山;

    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个利益调整的交汇点则是农民的土地。长期以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赶不上土地城镇化速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是地方热衷于扩张城市土地的根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然而土地财政的支出重点还是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作者认为,在整个土地的增值过程中产生的净收益(剩余)中,农民应该享有剩余索取权,获得属于他们的份额。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橫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大幅度地減少中央部委掌控的专项资金,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要探索改进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夯实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

    2011年05期 v.24;No.68 36-4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8 ]
  • 遵循客观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发展战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赵华荃;

    本文从遵循客观规律的高度,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的两个发展战略。其一,实施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提高现代生产技术、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分步骤地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其二,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夯实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形成消费、积累、出口协调发展的格局。实施两个发展战略,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要摆脱现代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弱,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受制于人的困境;第二,要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国民经济基础不稳的局面。

    2011年05期 v.24;No.68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0 ]

产业经济管理

  •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与实现途径——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研究报告

    张树俊;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横依托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其最重要的特点有3个:一是围绕农业发展、致富农民这一主题,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现代化转换;二是顺应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的要求,巧妙地将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特色发展之路;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开放度,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变生产型的"小农业"为农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大农业"。河横的实践与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倡导绿色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发展动力;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提高组织化程度;必须重视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促进农业的立体化发展。

    2011年05期 v.24;No.68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苏北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何伟;唐步龙;

    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分析依据,研究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小城市的规模、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优势等的不同,可以把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归纳为融入大城市发展模式、独立发展模式、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模式、混合产业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2011年05期 v.24;No.6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工商管理

  • 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机制的构建

    徐志坚;曹圣;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常见的经营方式,其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继承是否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在家族企业的继承制度中,"子承父业"机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且占主体地位,有其存在的坚韧性与必然性。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子承父业"机制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需要在培养机制的路径、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几个方面予以充分解决。

    2011年05期 v.24;No.6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公共管理

  •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和应对方略——基于全国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

    郑志国;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态势。我国总人口中包含大量的过剩劳动力,社会养老负担实际上大于老龄人口比例所显示的程度。21世纪上半期,我国人口总量将在低生育水平上继续扩张并逼近极限规模,控制人口总量和应对老龄化的双重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加快养老积累方式转型步伐,即由粗放型积累转向集约型积累,由后代供养前代转向本代自我积累养老。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实行计划生育与养老相结合的奖惩措施。

    2011年05期 v.24;No.68 66-7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8 ]
  •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探析

    唐滢;欧颖;杨玲;

    云南是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笔者对该地区的调研表明,利益矛盾加剧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另外民族宗教问题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2011年05期 v.24;No.6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7 ]
  • 河南省古都文化开发对策——基于经济学供求理论视角

    王明有;周斌;

    笔者借助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古都文化的经济特性,探讨供求理论下古都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提出河南省古都文化开发的对策: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文化资本的新理念;第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各方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第三,保护与开发并举,系统推进。

    2011年05期 v.24;No.6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4 ]
  • 高校组织文化、领导风格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刘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经济主体。任何组织要拥有竞争优势,就要掌握创造知识并持续保持创新的方法。高校作为知识的集散地,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资产。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提升组织的价值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旨在通过文献整理和理论分析,理清目前有关高校组织文化、领导风格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05期 v.24;No.6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4 ]

综述

  • “十个结合”宝贵经验研究评介

    王新建;张启鹏;

    "十个结合"宝贵经验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重视和认同程度较高,研究视角多样,辩证性解读深刻,学风意识自觉清晰。然重要性解读多而机制性研究少,文献复述多而独特性研究少,经验性解读多而创新性研究少,"十"面俱到多而重点突破少,全局性概括多而针对地域剖析少等,是为不足。今后的研究应限"多"增"少",以促"十个结合"厚重的政治分量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2011年05期 v.24;No.68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选择研究综述

    李东升;周会斌;

    在经营者激励制度的设计上,要以满足经营者的合理需要为前提,通过满足经营者的合理需要来诱导经营者完成企业的使命。选拔激励、控制权激励、薪酬激励、市场约束性激励构成了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借用分工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控制权理论、博弈论、声誉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制度环境理论等从激励内容、激励过程等方面深入研究了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模式选择问题,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011年05期 v.24;No.68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6 ]
  • 科学发展观与“重庆模式”——中国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第15次理论研讨会暨南京财经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第16次理论研讨会综述

    谭芝灵;

    <正>最近,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所作出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南京地区的海派经济学者对此也十分关注。针对当前私有化思潮泛滥、恶性通胀导致物价飞涨、民生问题令人担忧的现实,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划清

    2011年05期 v.24;No.68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论文选登

  • 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耀斌;

    <正>一、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证券市场则是金融信息的集合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集团,都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依靠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和其他决策,其中,关联方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社会来说,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对这一方面信息的披露几乎没有。由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

    2011年05期 v.24;No.6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2 ]
  • 我国电力公司供电营销策略研究

    宋路平;

    <正>一、电力市场营销(一)电力市场营销的概念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通过创造他人或组织需要的电力产品或价值并交换,以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1.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人们的市场意识淡薄[1]。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电力营销机制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发供电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电力行业长

    2011年05期 v.24;No.6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居学明;朱清;

    <正>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制度、体制上的问题;既有政府、社会、用人单位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与学校自身的问题,但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存在的问题是其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一)求职观念不正确,职业定位不合理

    2011年05期 v.24;No.6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0 ]
  •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张曦;

    <正>一、社会性规制的理论基础(一)外部性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对交易旁观者产生的有利影响被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其中,真正存在规制需求的外部性问题主要是负外部性问题。庇古(Pigou,1932)在20世纪初期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到社会成本问题,并分析了外部性的影响。他认为,当生产和消费涉及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把政府干预作为改进福利

    2011年05期 v.24;No.68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隆重召开

    <正>2011年9月17—18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转变对内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坚持和完善基

    2011年05期 v.24;No.68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管理学刊》征稿启事

    <正>《管理学刊》(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由新乡学院和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011年05期 v.24;No.6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