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刊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本刊特稿

  • 评“国有经济退出竞争领域”论

    程恩富;鄢杰;

    针对"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本文从巩固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中央一贯的方针政策、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驳斥,指出了以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为依据来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的现实危害性,阐述了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实质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地位和竞争力。

    2012年03期 v.25;No.72 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分析——与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商榷

    郑志国;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其他调查资料,通过净产值率、成本利税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说明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明显趋好,总体上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不同企业特别是对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资产利润率缺乏充分的可比性,其高低不足以反映各类企业绩效差异。国有企业取得良好绩效并不是因为享受了贷款低利率政策和少缴了地租。虚拟国有企业应当支付更多的利息,缴纳更多的地租来冲销其利润,贬低其绩效,在方法上是不科学的。

    2012年03期 v.25;No.72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著名学者介绍

  • 批判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何秉孟经济思想素描

    李千;

    <正>一、何秉孟的名片何秉孟,男,1944年生于湖北汉川,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兼院党组办公室主任和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科研局局长等职。现为全国政

    2012年03期 v.25;No.72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前沿

  • “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下)——四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夏小林;

    <正>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上)》中,着重评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第二,资本主义怎么救中国。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下)》中,着重评述3个问题:第一,用文武之道推行资本主义,第二,中国皈依"欧美模式"?第三,西化道路能走通?

    2012年03期 v.25;No.72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对中国迈向生态文明的阻力

    李欣广;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然而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中,国际市场竞争、国际生态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的异化消费,都对中国迈向生态文明造成阻力。克服这一阻力,要在摆脱资本主义浪费型的竞争模式、按照生态经济效益开展产业发展宏观设计、提高国民经济的生态化程度、营造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

    2012年03期 v.25;No.7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审视社会劳动的性质——兼论判断社会劳动性质的基本原则

    朱富强;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为意识形态划分的束缚,关于劳动性质的传统理论往往难以对人类劳动作出整体性的一致分析,因此,我们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实现理解上的突破,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社会劳动的性质。在程恩富教授提出的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说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判断社会劳动性质的基本原则:凡是直接生产性的劳动的支出以及有助于提高直接生产性劳动的有效性的劳动,就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反之,如果只是促使创造价值分配和转移的劳动,就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

    2012年03期 v.25;No.7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管理

  •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趋势——以马克思的私营企业管理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视角

    周肇光;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收入分配呈现两极分化的大背景下,《资本论》对我们深入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真正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步缩小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一是要以马克思私营企业(以下简称私企)管理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对私营企业管理劳动的社会贡献和资本逐利性的评价机制;二是要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机制;三是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建立"限高与堵漏"相结合的收入分配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逐步缩小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为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2年03期 v.25;No.72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氛围”探析

    徐开金;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营造一种真正解决问题的氛围,虽然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个问题都比较重视,但目前这个氛围并未真正形成,还存在主观上和实践上的空虚化问题。要真正营造良好的氛围,还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3个问题:一是改变社会的冷漠心态,二是消除改革中的负面影响,三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012年03期 v.25;No.72 52-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管理

  • 创新全球化:科技产业范式及结构转变

    隋映辉;

    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和资本流动在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受到全球资本投向和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增量扩张的影响,科技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显著。笔者通过对创新全球化与科技产业的关系进行诠释,研究了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问题,系统阐述了创新全球化对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012年03期 v.25;No.7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郭飞;黄雅金;

    本文构建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角循环传导模型,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存在其技术互动、技术传递及技术吸收三大环节中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华为成功地通过OFDI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源于华为兼顾了自主创新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互动与技术吸收的有效对接与相互促进。在技术互动过程中,华为善于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禀赋,合理规划投资区域和投资进程,充分发挥研发成果反馈机制与收益反馈机制的作用;灵活使用不同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借助上下游联系机制获得逆向溢出技术,积极拓展东道国市场。本文还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2012年03期 v.25;No.7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行为因素的分析——基于长春市郊区的调查数据

    李恩;张志坚;李飞;

    笔者以利益最大化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在以往意愿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行为研究,认为农民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都有一定影响。笔者对采自长春市郊区的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采用多元Logit概率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笔者认为,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份额、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对农业技术给自身帮助的认知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以及家庭人口数量等是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2年03期 v.25;No.7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节能服务产业研究综述

    黄嘉涛;张德鹏;林红菱;

    笔者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节能服务产业的文献,就发展趋势、产业运作、发展障碍、政策工具以及产业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国外节能服务产业研究的成果,同时对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笔者认为,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该将建立在正式制度体系基础上的合同治理和建立在紧密合作基础上的关系治理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内经济转型背景下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影响机制,以及两种治理机制在公共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是否存在差异等作为研究重点。

    2012年03期 v.25;No.7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工商管理

  • 论企业的科学用人与人才情力开发

    张树俊;

    企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人才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选好人、用好人。当前最重用的是要有新的用人理念和用人眼光,走出选人、用人的误区。首先,要避免辨识人才的认知错觉,学会用时代的眼光辨识人才,并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来科学地评价人才。其次,要着力解决企业用人的亲缘性问题,拓展用人视野,严格用人标准,破除用人的亲缘网络。最后,要在人才情力开发上下工夫。人才选用之后,要搞好岗位设置,并在精神满足和人才发展环境上多做文章,开发人才情能,发挥人才的情力。

    2012年03期 v.25;No.72 77-8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航班时刻资源配置的机制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视角

    李国政;

    航班时刻资源的合理配置涉及政府规制部门、航空公司以及消费者三方的行为取向。不同的利益行为主体有不同的目标函数,航班时刻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在以各行为主体的局部利益取向获得一般均衡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应从规制部门的放松管制,航空公司的有序竞争,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等视角来探讨航班时刻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其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012年03期 v.25;No.7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产权激励研究

    孟召将;

    质量信息的传递涉及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等多个利益主体,质量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都要付出成本,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完善的交易市场使农产品"质量与价格"脱节,进而导致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的产权残缺,质量信息传递激励不足,农产品质量水平趋于下降,消费者福利损失趋增。同时,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无论在哪个交易环节,质量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都存在着交易成本约束。解决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激励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产权,使各利益主体获得主动传递质量信息所产生的收益。

    2012年03期 v.25;No.7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

  • 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孙应帅;

    当前,我国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建设明显滞后,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十分迫切。党组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为了改进社会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当前需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引导能力,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增强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

    2012年03期 v.25;No.7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捍卫意识形态安全

    谭芝灵;

    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于根据时代发展审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不断完善核心层经济制度。当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并未终结。在倡导渐进式经济体制转型的同时,我们应当深化更为核心的国有企业规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调节机制,确立劳动者所有权制度,使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美契合,这是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2年03期 v.25;No.7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构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

    李胜;

    受流域自然整体性和河流流动性的影响,流域水污染治理一般都涉及跨行政区问题。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进而指出,流域管理体制不科学、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环境执法有效性不足、治理主体之间权利与信息不对称是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大障碍。对于如何构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笔者提出5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增强主管部门执行力;实行"河长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实行异地开发补偿,促进上下游地区激励相容;鼓励公民参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创新流域产权制度,克服污染治理的外部性。

    2012年03期 v.25;No.7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