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雄;
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面临监管滞后、分析工具失灵、救济效果不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欧美反垄断监管机构积极修订法律规则和加强监管力量,更加重视事前预警与事中监管。我国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监管历程,是对回应性规制理论进行实践的一个缩影。回应性规制强调监管机构与被监管者的良性互动,调动各种力量参与监管过程,这有助于培育内生性公平竞争文化,但也面临"监管俘获"和监管失效的问题。我国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模式需要转型,文分析了欧美反垄断改革经验并结合回应性规制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在监管理念和监管原则上,坚持包容创新审慎干预,秉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并提高监管的敏捷性。(2)在监管力量上,增加执法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提高执法专业水平。(3)在监管策略上,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鼓励平台自我合规,善用技术实现智慧监管。(4)在监管规则上,新增受规制的平台新型垄断行为,设计奖惩相结合的责任制度。
2022年01期 v.35;No.13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庞明礼;刘春芳;
模糊政策是单一制大国公共治理的常态选项,目的在留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便于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但执行者对政策文本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风险程度。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解构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和跨期损益对执行风险的识别机理,探寻有助于政策目标实现的助推机制。研究表明,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与其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会选择低风险的执行模式,这就需要以优化选择体系为导向的"助推"来明晰政策目标的关键信息,平衡政策激励的强度与范围,提高政策绩效评价的开放程度,提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2022年01期 v.35;No.130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任太增;殷志高;
数字普惠金融的出发点与包容性增长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基于中国2011—2018年地级市数据、中小企业数据和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以及Probit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对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地方政府效率、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城市创新活力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低收入家庭创业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研究,也为全面理解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驱动因素提供了经验支持。
2022年01期 v.35;No.130 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5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8 ] |[阅读次数:0 ] - 朱福林;
数字化成为当代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服务可贸易性,推动服务贸易发生重大变革。当前全球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包括全球服务贸易成本依然高昂,服务贸易多边谈判进展缓慢,各国监管差异巨大形成严重壁垒,全球数字治理"赤字"不利于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等。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服务贸易地位仍有待提升,服务业开放滞后弊端凸显,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落后,服务贸易管理协调难度大,扶持政策力度仍显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且人才供给结构失衡等。为此,提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体对策为:进一步增强、凝聚及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共识,对标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开放标准大力推动服务业有序扩大开放,以法治化为准则打造透明、可预期、一致性服务贸易规制环境,有效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互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
2022年01期 v.35;No.130 3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孟凡琳;王文平;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问题突出,已严重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整合、重组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冲突。将传统两要素C-D生产函数扩展为包含劳动、资本、能源及污染的四要素C-D生产函数,并假设规模报酬递减,测算2006—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分析各要素错配在总体错配中所占的份额;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资源错配程度在2006—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若各要素得到有效配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提高65.67%;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程度已超过劳动错配,成为资源错配的主要贡献者;低污染低能耗行业劳动错配对总体资源错配的贡献较为显著,能源错配和污染错配的贡献为负;"一带一路"倡议对制造业各要素错配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倡议的实施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本错配和污染错配、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劳动错配,以及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加剧了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劳动错配。
2022年01期 v.35;No.130 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0K] [下载次数:1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钟诗韵;徐晔;谭利;
技术与制度互动是提升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技术与制度相互协调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匹配度指标体系,利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除西藏、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匹配所形成的双轮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多重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匹配形成的双轮创新驱动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在中部地区双轮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的作用最为显著,对产业结构服务化升级产生较小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双轮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服务化升级的作用最为显著,且结果均保持稳健性。通过分析双轮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经过实证检验发现,双轮创新驱动可以通过加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刺激地区市场的消费需求、推动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等途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
2022年01期 v.35;No.130 7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顾海峰;张欢欢;
文章选取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企业金融化对实体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企业金融化与实体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低负债、低成长企业,金融化对国有、高负债、高成长企业实体投资效率的边际影响更大。(2)实体投资水平与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与实体投资效率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企业金融化—实体投资水平/融资约束—实体投资效率"的传导渠道有效。(3)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金融化与实体投资效率关系存在非对称性调节作用。当金融化程度较低时,宏观经济增速上升会加剧金融化对实体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当金融化程度较高时,宏观经济环境的调节作用无效。(4)当企业投资过度时,金融化通过挤出实体投资来提升投资效率;但当企业投资不足时,金融化无法通过储蓄实体投资来提升投资效率,这归于金融化收益对冲了实体投资不足的效率损失。该成果将为提升中国企业投资效率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2022年01期 v.35;No.130 8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4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潘子成;易志高;柏淑嫄;
面对信息披露违规屡禁不止的现实情境,突破以往正式制度的研究框架,从儒家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系统考察了其对企业信息违规披露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企业所受到的儒家文化影响程度越高,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和频次就越小。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以及测量偏误等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公司所在地区的贞节牌坊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研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此外,以上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以及外部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更为明显,这表明儒家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内、外部正式制度在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上存在替代关系。拓展性研究发现,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自利行为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这两条路径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本研究丰富了儒家文化与信息披露违规的研究内容,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以儒治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2年01期 v.35;No.130 10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4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吴文洋;唐绅峰;韦施威;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和媒体关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分析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媒体关注发挥的影响效应,并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且媒体关注能够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的弱化效应,但这种效应在正面媒体报道中表现更加明显,其次是负面报道,最后是中性报道。拓展研究还发现,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显著优于员工责任、环境责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同时,社会责任对民营和较大规模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又显著优于国有和较小规模企业。本文为全面认识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丰富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2022年01期 v.35;No.130 12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10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8 ] |[阅读次数:0 ] - 李新丽;万寿义;程俊;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信息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外部边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社会责任承担越好的企业,信息风险越低;(2)市场化进程和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信息风险的抑制作用越显著;(3)信息透明度和代理成本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信息风险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而企业声誉并未在两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信息风险产生影响的特定情境以及中介传导路径,拓宽了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研究。
2022年01期 v.35;No.130 14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4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