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刊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经济研究

  • 能力视角下我国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比较研究

    严明义;甘娟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相对贫困将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点。利用分组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居民的能力进行估计,使用AF方法从能力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城乡居民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1)教育能力存在代际传递,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对个体教育能力产生最大正面影响的外生变量。城乡居民能力、功能的实现受到外生变量的不同影响。(2)城乡居民的能力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教育能力、生活水平能力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能力显著高于城市居民。(3)从能力层面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5.5%和17.7%;从功能层面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6.0%和11.1%。城乡居民多维相对贫困广度以及不同维度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难以将自身潜在能力转化为更高的功能成就。研究为利用能力方法对个体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或者从能力层面进行相对贫困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根据相对贫困个体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反贫政策提供了依据。

    2023年03期 v.36;No.138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4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桂芳;周彦兵;胡涛;

    准确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与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基于1997—2017年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县域间碳排放总体差异逐步降低;第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中原城市群高、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沿线,低度碳排放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山区,碳排放增量呈现“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第三,县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局部“高碳溢出”和“低碳锁定”空间效应突出,高高集聚区(HH)向城市群中部迁移,低低集聚区(LL)向城市群西部和南部集中;第四,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属于位次型分布,研究期内县域碳排放规模分布趋于分散的力量大于趋于集中的力量;第五,经济效应是驱动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变化具有一定驱动作用。

    2023年03期 v.36;No.138 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9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TOE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

    闫华飞;牛兰兰;肖静;

    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研究碳排放强度背后的多因素联动效应不容忽视。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下,结合我国碳排放现状,构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整合分析框架,并运用fs-QC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碳排放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是多个条件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低碳排放强度驱动模式有3种,分别为绿色创新—结构协同型、结构主导型、绿色创新主导型,技术条件尤其是绿色创新水平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绿色创新—结构协同型分布最普遍;非低碳排放强度组态路径仅有技术—结构缺失型一种,技术条件亦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研究丰富了TOE框架的内涵,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

    2023年03期 v.36;No.138 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5K]
    [下载次数:1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管理前沿

  • 数字普惠金融、营商环境与企业家精神——来自中国28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韩亮亮;彭伊;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本文借助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并且经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显示,营商环境的改善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效果在不同区域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打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改善营商环境“组合拳”、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2023年03期 v.36;No.138 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0K]
    [下载次数:2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平台生态嵌入、数据治理与参与者企业数字创新绩效

    赵宏霞;徐光明;赵慧娟;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通过提高数字创新绩效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广大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既有研究虽然注意到了平台生态系统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对其内在机理的研究存在缺失。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研究了平台生态嵌入对参与者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创新性地引入了数据流耦合和数据治理能力两个变量来解析其内在机理。以来自参与平台生态的512份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生态嵌入对参与者企业数字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受到数据治理能力的正向调节;平台生态嵌入通过数据流耦合的部分中介作用促进了数字创新绩效,这一间接影响同样受到数据治理能力的正向调节。该研究从数据要素视角切入,丰富了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研究,对企业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来提高数字创新绩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3年03期 v.36;No.138 6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6K]
    [下载次数:1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视角下城市官员流动的空间减排效应及机制分析

    张瑾;贺思琪;李金铠;

    各级政府官员在现代环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地方官员异地调任的职业轨迹在任职地之间形成了一种空间关联网络,是影响区域碳排放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网络的视角,利用2008—2017年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个人履历信息构造了官员流动的空间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了官员流动对地方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效应及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官员流动对地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网络关联效应,即官员任职地之间的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总体上官员流动网络对地方碳排放水平有显著降低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官员“流入地”、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产业结构更轻型化的城市中,官员流动网络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官员流动网络能够显著推动城市创新在网络关联城市间扩散,但对环境规制的扩散作用不显著,最终能够通过促进地方环境规制水平、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来降低地方碳排放水平。该项研究为网络治理理论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也拓展了经济地理空间关联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内涵,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干预点,对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3年03期 v.36;No.138 8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4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内部控制、网络媒体报道与企业ESG表现

    郭檬楠;贺一凡;牛建业;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背景下,网络媒体报道能否增强内部控制的环境治理功能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利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网络媒体报道对内部控制这一环境治理功能的“扩音器”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网络媒体报道能够增强内部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发挥高管监督效应和经营合规效应提高企业ESG表现,网络媒体报道对内部控制环境治理功能的“扩音器”效应在企业全生命周期、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研究拓展了内部控制环境治理效应文献的研究视角,揭示了网络媒体报道对内部控制环境治理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刻影响,对协同发挥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治理效能,提高ESG表现具有启示意义。

    2023年03期 v.36;No.138 10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1K]
    [下载次数:3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与适配路径

    范玉仙;张翊;

    人民美好生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文明程度下,人民拥有的一种高质量、高层次、可期待、可持续的生活状态。美好生活的实现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态过程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价值一致性、同步性,是个体美好和总体美好的辩证统一,美好生活是真理与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在分析“美好生活”概念渊源和哲学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生活内容、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勾勒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样态,剖析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要因素,构建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适配路径。

    2023年03期 v.36;No.138 12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生态共富的理论逻辑与乡村实践路径

    孔凡斌;徐彩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乡村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与城市相比,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共同富裕的优势所在。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福祉增进优势,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基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构建“生态资源—生态资本—生态产品—生态财富—生态共富”的生态资源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分析框架,聚焦森林资源富集的山区,探究生态共富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程。面向新征程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需求,基于山区森林资源禀赋优势及其主导作用,借鉴全国林业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建设先行实践经验,提出扎实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山区乡村生态共富的实践路径。

    2023年03期 v.36;No.138 13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7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效监管的逻辑理路析论

    李景平;杨丹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有效监管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从逻辑必然性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驾驭运用资本的启示、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双重属性以及资本的类型和性质的认识把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效监管提供了学理基础。从现实必要性上看,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市场垄断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资本盲目投入新兴产业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资本的过度虚拟化和金融化造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实践可行性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资本有效监管应从加强对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建立对资本盲目投入新兴产业的纠偏机制以及合理引导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方面综合发力。

    2023年03期 v.36;No.138 149-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