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刊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本刊特稿

  • 一篇妄图“西化”中国的代表作——评杨继绳先生的《我看中国模式》

    徐崇温;

    杨继绳把中国模式的经济内涵叫做具有种种弊端的"权力市场经济",这是把中国模式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甚至要坚决清除的对象说成是中国模式的组成部分,因而是歪曲攻击、造谣诽谤;他把中国模式的政治内涵归结为"完全否定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威权政治",则反映了他把现代民主制度等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偏见;而在此基础上,他为"已经走入困境"的中国模式指出的"合乎逻辑的出路"——"建立‘宪政民主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方案,则说明他妄图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强加给我们、"西化"中国。为了逃避由此必然遭到我国人民的谴责,他又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到歪曲中国模式的文化内涵中去寻找出路,似乎反对"西化",就是保卫"苏联式西化"和"坚持孔化"。这显然是一种谣言和诡辩。然而,所有这一切到头来都只能是枉费心机,它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一分一厘、一丝一毫。

    2012年01期 v.25;No.70 1-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笔谈

  •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落后

    赵磊;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造

    朱明熙;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传承与回归

    严海波;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鞍钢宪法》与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

    蒋丹;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工人当家做主”是《鞍钢宪法》的灵魂

    柳成湘;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

    葛令志;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让劳动者当一点家,做一点主

    许彦;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

    张良;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鞍钢宪法》与中国模式的管理元素

    胡国栋;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企管理方式创新的宝贵思路

    易淼;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鞍钢宪法》与人的全面发展

    肖斌;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1期 v.25;No.7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著名学者介绍

  • 批判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素描

    侯为民;

    <正>一、程恩富的名片程恩富教授1950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合肥,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01期 v.25;No.7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前沿

  • 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历程不容篡改——三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夏小林;

    本文是对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系列评论的第三篇。基本观点如下:第一,斯大林坚持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反"左"反右,主要是反右,实现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政策目标,实现了强国富民的赶超战略。第二,在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斯大林长期坚持利用新经济政策中的积极因素。苏联经济实际上是采用"混合经济体制",其集中性较强,备战色彩较浓,是应对严峻环境的适时选择。特殊的环境和时间因素使斯大林没有来得及对具有"备战"特征的苏联经济进行改革。斯大林强调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根据各自国情进行探索,并不认为苏联是"终结者"。第三,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总结经验,展开理论分析,主张变革,是他之后一系列更深入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行动的奠基人之一。第四,吴敬琏说,斯大林"否定了新经济政策"、"国家迷信"严重等,经不起事实和逻辑的检验。吴敬琏批判和否定"斯大林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否定国有经济,并由此而及其他。

    2012年01期 v.25;No.70 17-2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杨承训;张新宁;

    市场经济作为交换关系的总和,其性质是由支撑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起决定作用,必须充当"第一主体"的角色,也有条件发挥"共和国长子"的作用。削弱、取消国有经济就等于取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现在的任务是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壮大这个"第一主体"。

    2012年01期 v.25;No.70 29-3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问题探讨

    郑彪;

    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反华与国内社会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为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表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与多种矛盾并存的。在国际层面,既包括人民群众与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矛盾,又包括美国对中国发动"文明冲突",特别是实行"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与中国发生民族矛盾。这两对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质上是对抗性的,在特殊条件下是否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或可转化为非对抗性?可以努力,但不能抱幻想。在国内层面,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阶级矛盾是否是社会次要矛盾?需要正视。

    2012年01期 v.25;No.7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济体制改革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再辨析

    李济广;

    公有制经济在数量比重上为主体是党的基本纲领,公有制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是实现人类福利最大化的最佳途径,现实的所有制结构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经济改革的约束条件。国有经济的数量和布局必须满足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要求,必须坚持以公有股份制和公有股权多元化为股份制的主要形式,局部地区和单个行业也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资本预算不能削减而应当增加国有经济资本支出,国有经济重组和改革不能搞国退私进,必须制定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

    2012年01期 v.25;No.7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纪念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杨莘;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文献,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耀眼的思想成果。系统梳理"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以及2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做的3件大事,能够进一步彰显"南方谈话"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重大的现实价值。笔者认为,"南方谈话"坚持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进。

    2012年01期 v.25;No.7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管理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李炳炎;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可行的战略思路:以初次分配改革为切入口改革分配体制,以分配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调整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分配关系失衡,理顺利益分享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发挥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以民生为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使我国顺利跨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2012年01期 v.25;No.70 45-5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也谈我国劳动报酬偏低问题

    周德海;

    针对国内经济学界关于"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说法,笔者提出质疑。笔者指出,我国GDP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GDP的发展质量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的比例各不相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是导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报酬偏低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竞争获得劳动报酬,这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是公平的,因此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劳动价格或劳动报酬是否真的偏低值得商榷。我国各类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各不相同,笔者认为,目前劳动报酬真正偏低的是那些对于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尊重知识分子,就是要为他们提供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民族创造力得以增强的重要基础。

    2012年01期 v.25;No.70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把握国企劳动关系特殊性构建国企和谐劳动关系

    谭劲松;郭亭;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企劳动关系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隶属关系逐渐向市场主导的劳动关系过渡。这种变革使得现阶段我国国企劳动关系具有了特殊性,它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也不同于我国私企劳资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构建国企和谐劳动关系,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还要遵守国际上劳动用工的一般规则。

    2012年01期 v.25;No.7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管理

  • 我国果蔬市场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原因分析

    唐步龙;

    笔者在对果蔬质量安全信息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果蔬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质量安全标志的缺乏、果蔬供应链的延长、消费者过于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口感、产品缺乏可追溯系统、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政府监管不到位等。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规范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使用,设计现代化的果蔬供应链,构建果蔬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大惩治生产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力度,重视信息发布以增强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引导消费者确立健康消费的理念,设计合理的政府治理机制。

    2012年01期 v.25;No.7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法人运营效率比较

    徐月;

    从宏观层面看,很多学者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以及肯定生产性服务业对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时,认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考虑其成本和收益。从微观层面看,笔者认为应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的运营效率。基于江苏省2004年和200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笔者运用累计分布曲线比较和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法人的运营效率。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的运营效率并不高于制造业,而成长速度慢于制造业。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分门别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策,才能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的运营效率。

    2012年01期 v.25;No.70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工商管理

  • 跨越转变:相对落后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律——基于徐州市人力产权实现的研究

    程言君;

    经济发展方式沿着粗放式—集约式—循环式的轨道循序转变的规律,最终决定于人的发展,并与文明历史形态演进规律相一致。"十二五"规划立足人的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工业文明的金钱至上的高碳市场经济向生态文明的以人为本的低碳循环经济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律在现时代的具体历史形式。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循环式转变,或将成为相对落后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律。

    2012年01期 v.25;No.7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司债券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研究进展综述

    王晓翌;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公司债券的角度研究流动性和资产定价的关系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笔者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外文献主要从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两个角度来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公司债券流动性的度量、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和流动性溢价3个方面。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2012年01期 v.25;No.70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吴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笔者以联合国贸发会提出的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为依据,对淮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淮安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2010年淮安利用外资排名在江苏省内属于领先地区。为了继续保持外商在淮安直接投资的良好发展态势,进而提出促进淮安市利用外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2年01期 v.25;No.7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

  • 明辨政治含义建设政治文明

    许友伦;

    笔者认为,政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政是国家大事,治是管理,政治的基本含义就是管理国家大事。笔者从执政、参政、议政3个方面来讨论政治的基本内容,并从人治、德治、法治3个方面探讨了治国的基本方略。明辨政治含义,加强公共管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01期 v.25;No.70 90-9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谢根成;赵勇勇;

    我国现行法律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大量存在,并引发诸多社会矛盾。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开禁已具备合理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开禁要循序渐进,要以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为前提,具体制度设计要围绕流转主体、流转形式、有偿使用、流转价格来展开,构建合理高效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2012年01期 v.25;No.7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与对策

    陆小成;

    低碳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促进低碳科技创新,需要构建完善的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我国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各项投入不足,发展基础差;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不够;体制不健全,服务机制落后;缺乏激励措施,专业人才匮乏。加强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机制,鼓励创新;突出特色,吸引人才。

    2012年01期 v.25;No.7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会议综述

  •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宏观经济理论

    郑贺;

    <正>经济总是被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影响着,例如油价意外上涨、央行调整利率、住房消费意外减少等。这些意料之外的事件通常被称为冲击。经济同时也被长久的改变影响着,例如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以防止通胀,或是财政政策预算偏紧。宏观经济研

    2012年01期 v.25;No.70 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