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娆;郭晓旭;
绿色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污染企业的经营发展,这种限制带来的压力能否真实转换为企业追逐绿色本源发展的动力是亟需探讨的重要话题。选取2008—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治理绩效,实现环境压力到动力的转换。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环境污染压力能够促进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以及释放减排治污压力增加企业环保支出,进而提高企业绿色治理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治理绩效的促进效应在高风险承担企业、低成本转嫁企业、高绿色创新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探索环境治理变革之路具有启示意义。
2023年05期 v.36;No.140 7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4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林艳;轧俊敏;
数字化赋予了制造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步伐。从动态视角出发,以吉利控股集团为案例,运用TOE理论框架,分析其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驱动力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到“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不同因素的驱动,信息数字化阶段主要是“技术嵌入-政策扶持”驱动,业务数字化阶段受到“技术管理-组织变革”驱动,产业生态数字化阶段的主要驱动力为“技术管理-政策扶持”,并据此设计不同阶段的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也可为制造企业系统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05期 v.36;No.140 9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6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3 ] - 黄苒;宋昱;
通过参与供应链合作,中小企业竞争力能够得到大幅提升,但规模小、议价力弱的特点也使其对供应链分工高度依赖,对供应商结构变化较为敏感。通过理论分析和建模推演探究供应商结构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发现,供应商结构变化兼具收益效应和分配效应,两种效应的方向及强弱影响中小企业的最终收益和债务违约风险。利用2013—2021年我国中小上市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替代率下降、低替代性供应商数量增加或高替代性供应商数量下降均强化供应商结构稳定性。稳定的供应商结构带来的正向收益效应超过负向分配效应,对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十分有利。进一步研究显示,较高的定价势力和较低的市场竞争度能强化供应商结构稳定性优势,大幅提升企业盈利、降低收益波动,对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更有利。文章丰富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为明晰供应商结构变化的经济后果、完善供应链中小企业违约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2023年05期 v.36;No.140 11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荆春棋;任广乾;景曼;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营资本,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脱虚向实,缓解或抑制企业的金融化水平,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创新。以2014—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有企业创新的过程和机理,并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程度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探究了企业金融化抑制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了正向影响,企业金融化抑制程度在混合所有制程度和国有企业创新之间发挥着中介传导作用,在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地方国有企业和小规模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本研究从国有企业金融化抑制的视角证明了我国混合所有制制度改革的有效性,对未来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脱虚向实并实现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05期 v.36;No.140 13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