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竞科;赖恬心;刘炳胜;
数字经济作为信息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区域间绝对差异扩大、非均衡性加剧的现象;(2)数字经济通过推动社会消费增长、激发创业活跃度促进经济增长,但在通过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拉动经济方面仍存在阻碍;(3)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与传统基础设施发达地区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更为显著,说明我国存在“二级数字鸿沟”现象,且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存在协同效应;(4)数字经济能够实现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却由于农业发展水平受限与劳动力转移率提升,导致区域内城乡间差距扩大,表现出“伪包容性增长”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存在具有区域异质性与农村人力资本异质性。研究成果加深了对于数字经济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经济发展复杂影响机制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如何跨越“伪包容性增长”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2025年03期 v.38;No.150 8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睢党臣;吕心妍;
低龄老年群体参与劳动力市场是释放老年人力资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究数字素养对低龄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低龄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通过增强社会资本、提升社会认同感、促进家庭创业这三条路径激励低龄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数字素养对低龄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在年龄较低、男性、非婚以及乡村户籍的低龄老年群体中,数字素养的提升对其劳动参与概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未来应建立健全低龄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培育机制,提升其数字素养,缩小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间的数字红利差距,完善低龄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权益保障。
2025年03期 v.38;No.150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尹元元;刘张;
流通数字化作为数字技术与流通全过程深度融合的体现,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供需视角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在使用多种方法克服内生性、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可靠,且这种促进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引导力度较大的地区表现得更显著。流通数字化通过供给侧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侧拉动居民收入提升,有效推动了居民消费升级,供需机制在全样本内均表现出显著效应,但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供给侧机制的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引导力度大的地区均显著,而需求侧机制的效应仅在高教育水平地区显著。流通数字化对邻近地区的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持。
2025年03期 v.38;No.150 11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刘晶;杨怡帆;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基于2011—2022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衡量数据要素流动规模,分析数据要素流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流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它能够通过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提高创新活跃度缩小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数据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逐年提高,且在东、中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地区以及政府公共支出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都是数据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调节通道;数据要素流动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它能够产生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影响,并存在最优规模区间。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数据要素流动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为数据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从数据要素流动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v.38;No.150 13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沈费伟;胡紫依;
数字技术赋予乡村新的发展动力和生产要素,但同时也带来政府主导趋势加强、社会资本力量弱化等负面影响。以合作式治理为研究视角,探讨数字乡村如何实现有效治理。研究发现,当前数字乡村合作式治理的内涵体现为提质增效赋能的手段、长期动态创新的过程和融合高效智慧的状态,遵循着共同参与、共同出力、共同安排、共同主事的实践逻辑。由于现阶段平等包容意识缺乏、分工协作机制滞后、责任共担关系错位、互惠共享价值模糊等因素的影响,数字乡村合作式治理出现参与意愿与能力不匹配、彼此信任与合作不充分、价值共识与关系不完善、协同共治与共享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未来需要激发平等包容参与意愿、完善合作伙伴治理结构、协调多元责任利益关系、创新互惠共享价值引领,进一步完善数字乡村合作式治理,进而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8;No.150 149-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